先看现实。申花这两年最大的问题,从来不在于“有没有钱”,而在于“钱花在了哪儿”。外援层面要么长期受到伤病困扰,要么状态极不稳定,经常是联赛打到关键阶段,阵容完整度却比争冠对手少一档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申花近期曝出的部分引援设想,明显带有一种“靠大牌续命”的冲动色彩。
这种操作模式,与其说是为了打造长期稳定的争冠班底,不如说是为了安抚情绪、制造话题。真正理性建队的豪门,会优先考虑的是,外援位置如何分配?现有体系缺的是速度、支点还是组织核心?新援如何和本土主力磨合?这些问题如果想不清楚,再大的名字来了也可能水土不服。
从技战术角度看,申花现在最需要补强的并不是“名头”,而是“功能”。他们缺的是一名能够在高强度对抗下稳定完成终结的锋线外援,一名能在中场主导节奏、具备向前输送能力的组织者,以及一名兼具速度和突破的边路爆点。没有这三类球员的精准补足,申花哪怕下赛季继续保持现有国内班底,联赛上限仍然停留在“争三保四”的级别。想要真正压过海港、泰山,不在于喊多少次“我们要争冠”,而在于能不能拿出一套高于对手半个档次的外援组合。
当然,申花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主动放话“下赛季冲击冠军”,本身说明俱乐部并不满足于长期当绿叶。但如果管理层不愿意在结构上动真格,只指望通过一两笔噱头级引援来糊弄过去,那么这样的豪言只会在未来被反噬。对申花来说,真正的尊严不是“嘴上不服输”,而是下赛季在积分榜和关键战里,真的把海港和泰山摁在身后。那之前,先把外援补强这道必答题,做对再说。(罗掌柜)
相关直播
暂无相关直播
相关录像
相关集锦
相关短视频